2020.08.21
扎實開展“四史”教育,不斷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
——中圖上海公司迎“七一”主題黨日活動
今年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99周年的偉大歷史接點,也是實現(xiàn)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。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拓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成果,中圖上海公司黨委緊緊圍繞“四史”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、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,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參加了“迎七一”系列主題黨日活動,在“四史”學習中不斷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做到信仰如山、信念如鐵、信心如磐。
一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學好黨史、新中國史、改革開放史、社會主義發(fā)展史,是黨員領導干部的一門必修課。
公司黨委領導班子圍繞“習總書記給復旦大學《共產(chǎn)黨宣言》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黨員的回信”開展中心組學習。大家表示要把學習習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同“四史”學習結合起來,明道信道,先學一步、學深一步。同時,在公司改革發(fā)展中,進一步加強青年理論學習組的學習與錘煉,發(fā)揮青年黨員的積極作用,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,在奮發(fā)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。
各黨支部積極響應,充分發(fā)揮出戰(zhàn)斗堡壘的作用,組織黨員同志開展“四史”學習教育活動。通過線上與線下、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形式,組織公司全體黨員干部學習了“黨史”著作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歷史》第一卷和第二卷、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九十年》,觀看了黨史文獻紀錄片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歷史》,共同體味“信仰之甘、真理之甜”。
二、用好紅色資源,打造“行走的黨課”。
上海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發(fā)源地和重要發(fā)展地,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紅色精神。全市目前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有440處,有13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148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公司黨委結合“四史”學習教育,用活用好紅色資源,把“紅色”講得深刻、講得生動。
· 到周公館尋訪歷史故事和人物
今年6月,公司各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、入黨積極分子到周公館尋訪歷史上的難忘時刻和英雄人物。
中國共產(chǎn)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坐落于上海思南路107號(今73號),建于二十世紀20年代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設立于1946年6月,是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國共談判期間,中國共產(chǎn)黨代表團在上海設立的辦事機構,對外稱為“周公館”。辦事處設立后,中央代表團周恩來、董必武、鄧穎超、陸定一、李維漢等先后來上海開展宣傳及統(tǒng)戰(zhàn)工作,并多次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,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,向國內外人士介紹中共和平建國的各項方針、政策,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、真內戰(zhàn)、假民主、真獨裁的陰謀。
如果說,當年的周公館猶如黎明前的一盞明燈,如今的周公館則寧靜安詳,站立在充滿文藝氣息的思南路上,堅定的散發(fā)著追求民主、和平、愛國的光芒。
· 到中共四大開展誓詞教育
結合“七一”主題黨日活動,今年7月,各支部到中共四大開展誓詞教育,進行專題學習。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,是黨內重要儀式,也是黨性教育的重要載體。在“七一”黨的生日這一特殊時刻,重溫入黨誓詞這一活動讓黨員重溫難忘經(jīng)歷,引導大家自覺牢記黨員身份,時刻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進一步強化了黨員黨性意識。
在開展誓詞教育的同時,公司全體黨員干部在中共四大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專題學習。一部3分鐘的短片《歷史豐碑》、一座主題雕塑《工農(nóng)聯(lián)盟》,兩旁浮雕《風起云涌》,三者形式與內容結合,向我們概括了中共四大召開的前后過程及其深刻的歷史影響。通過參觀學習,公司黨員干部詳細了解了中共四大召開的歷程,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,了解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從建黨到建國這段時間在虹口的戰(zhàn)斗歷程,以及共產(chǎn)黨人堅定的共產(chǎn)主義信仰和堅貞不屈、追求自由的斗爭精神。
通過“四史”學習教育工作,中圖上海公司全體黨員干部增強了黨性修養(yǎng),從中汲取了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,再次體會到身為一名黨員,身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。同時,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接點,也進一步堅定了大家努力工作、奮勇向前的理想信念,為公司的改革發(fā)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